非遗研培丨樊苗苗博士为染织绣研修班讲授《回望历史 少数民族染织绣发展史及风格》课程
10月14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广西少数民族织染绣技艺传承与创新设计研修班项目(以下简称“研修班”)由广西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樊苗苗老师进行授课。
课程开始之初,由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东盟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冯凤举授予樊苗苗老师聘书。
△ 建筑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冯凤举为樊苗苗博士颁发聘书
樊苗苗老师围绕着“南方少数民族织染绣发展史和风格特征”进行授课。课程主要从南方少数民族、纺织文化、染彩文化、刺绣文化四个部分讲解。樊老师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进化论导入今天的课程内容,随后从民族的来源、民族的定义(共同的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背景下的共同心理素质)以及民族的识别几方面详细的给学员们讲解民族的概念。
△ 樊苗苗博士授课现场
△ 学员们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樊老师的授课,我们得知课程第二个部分纺织诞生前(无纺时代),人类多用兽皮、植物树皮衣包裹身体,使大家深入了解早前人类的着装状态。第二点纺织的起源,为我们梳理了什么是纺轮、纺轮的起源、使用方法、简单的纺织工具(例如黎族的腰织机)。第三点纺织原料,目前我们可重点关注丝、葛、麻、毛、棉、蕉、火草等等,并讲述了棉、麻、葛、毛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 樊苗苗博士与学员们进行交流互动
第四点为我们梳理了现有的纺织技术,例如丁桥织机、小花楼提花机、大花楼提花机等等。最后一点是南方少数民族纺织文化,织布技艺、壮锦、土家锦、侗锦、苗锦。樊老师还给我们分享了织锦不同形状的图案和区别。第三部分染彩文化,樊老师在课程中从染彩的产生、染彩原料、古代印染技术,到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印染文化,为我们讲述了很多关于染彩技术的知识。第四部分刺绣文化,以刺绣的产生,传统刺绣针法及材料、南方少数民族刺绣文化这三点为主要内容开展。
△ 樊苗苗博士与非遗研修班的学员们合影留念
文字撰写 | 研究生科研办公室
图片拍摄 | 研究生科研办公室
推送编辑 | 滕云
推送审核 | 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