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非遗研培|俞崧教授为非遗染织绣研修班作《“生命-生机-生活”——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与数字非遗》理论专题讲座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0-19 09:54:54 点击: 【字体:

图片

10月17日在漫心酒店会议室,澳门沙金在线平台产品设计系主任俞崧教授应邀对2022年度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广西少数民族染织绣服饰与文创产品设计研修班项目培训学员作《“生命-生机-生活”——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与数字非遗》理论专题讲座。

图片

 俞崧教授授课现场




课程由“见人见物 见生活”作为引入,俞崧教授讲到传承与创新不是单纯的保存原始特征,而是要保护、培育成长机制,保护文化群体的生命力延续与表达。讲授的内容分为传统工艺的“生”与“死”、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创新、人-物-工艺、手艺人的自信与坚守四个方面。俞崧教授针对本次研修班的博物馆文创主题,从解读传统工艺的困境与规律,谈到如何重新认识传统工艺的“生”与“死”的问题,如何通过非遗传承人的努力,让“死”的工艺得以“重生”,从而让博物馆里“原汁原味”保存展示的文物“活”起来。
接着,俞崧教授通过非遗数字化的实践案例,解读了非遗数字化路线图,以及如何顺应数字化趋势,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和新媒体传播的基础上,探索“采集—转换—升华”的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技术路径。
最后俞崧教授引用柳宗悦工艺文化中的一句话:“建立非遗手工艺的审美标准和体系来定义手工艺文化”,我们要让公众和非遗传承人都具有这么一个认同,偶然性带来的产品瑕疵是一种审美态度,这种偶然性、不可复制性恰恰是机械化无法达到的美。由此提升非遗人的自信,因为自信才能坚守。



图片

 俞崧教授与学员讨论现场


图片

 俞崧教授与学员合影留念




俞崧
教授,澳门沙金在线平台产品设计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设计艺委会理事。
主持《广西特色旅游产品艺术设计课程研究与实践》《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生教材编著等科研项目;参与《民族艺术元素与设计教育融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艺术设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广西民族人物形象动画设计及周边旅游产品研发》等科研项目。

图片




         文字撰写 | 马一丹
         图片拍摄 | 马一丹
         推送编辑 | 王勇
         推送审核 | 尹红



图片





Baidu
sogou